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陕西汉中及其周边地区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特征分析
支树林, 许东蓓, 潘赫拉, 李典南, 包慧濛, 陈娟
干旱气象    2021, 39 (4): 620-630.  
摘要310)      PDF(pc) (10351KB)(1211)    收藏
利用2013—2017年6—8月汉中雷达资料,基于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onstant altitude plan position indicator, CAPPI)上的对流区判识结果,统计分析汉中及其周边地区暖季对流活动气候特征,发现该地区对流活动高发地主要位于大巴山区、秦岭东南麓和汉中以东的秦岭大巴山过渡带,其中大巴山的对流频数最高、较高频数的区域也最广,秦岭东南麓及大巴山过渡带次之,汉中盆地西部对流频数最少。7月对流活动最频繁,6月最少,对流频数及面积也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流高发区位置与山地地形特征高相关:大巴山区对流频数高值区与地形高处接近重合,秦岭东南麓的高值区则位于山坡处。对流伸展高度基本都在7 km以下,其中4~5 km高度占比最高。基于再分析资料的分析发现,7—8月,四川盆地东部维持CAPE高值中心,其位置与四川盆地北侧的大巴山区非常接近,这也是大巴山区持续为对流频数高值中心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天气雷达气候学研究新进展
潘赫拉, 许东蓓, 陈明轩, 支树林, 李典南
干旱气象    2020, 38 (6): 887-894.  
摘要409)      PDF(pc) (440KB)(1747)    收藏
天气雷达是目前对流风暴三维特征和强降水最快速有效的探测工具之一。雷达气候学的研究能帮助了解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的精细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也包括强天气的出现频率和风暴属性等。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天气雷达气候学研究最新进展,结论如下:(1)对流风暴的雷达气候学研究主要揭示了对流的日循环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对流的形成、加强和日循环特征与太阳辐射加热、地形和中尺度系统活动之间的联系;(2)雷达降水气候学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地区降水的雷达气候学特征、不同类别降水系统的特征以及复合雷达降水数据的应用,其中包含雷达降水数据反演算法的改进;(3)运用三维风暴属性跟踪方法研究风暴路径和周期的气候学特征的成果主要包含根据不同方法对风暴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风暴的初生、发展机制的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甘肃中部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综合诊断
李典南, 许东蓓, 苟尚, 苟玉清, 潘赫拉
干旱气象    2019, 37 (5): 809-81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5-0809
摘要374)      PDF(pc) (2827KB)(1900)    收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天气系统配置以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7年10月8—9日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冷锋、700 hPa切变线、西南急流以及500 hPa高空槽是本次高架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近地面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锋区倾斜爬升,在逆温层顶触发了高架雷暴天气。本次过程逆温层深厚,逆温层及其附近垂直方向上存在3个0 ℃层。受过程前降水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大气层结呈“上干、下湿”结构,且具有“上下冷、中间暖”的特征。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是促使暖湿空气抬升的重要动力,而中低层高能舌和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值能够较好地反映过程中的不稳定能量。高架雷暴过程中,兰州及附近地区出现降雨(雪)及冰雹天气,并伴有大范围东北—西南向雷电;雷达强回波高度达8 km以上,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成都市2017年12月下旬重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特征
苟玉清,许东蓓
干旱气象   
5.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1-0108
6.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罕见的春季暴雨成因分析
刘菊菊1,滕杰1,许东蓓2,乔丫芸3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4-0651